防曬新手必看!搞懂 SPF、PA 值,從此不怕曬黑曬老

防曬新手必看!搞懂 SPF、PA 值,從此不怕曬黑曬老

夏天的艷陽高照,不只是讓人感覺炎熱,更是肌膚老化與受損的最大推手。很多人雖然知道「要擦防曬」,卻常常被瓶身上的 SPF50+、PA++++ 弄得一頭霧水。

其實,SPF PA 值正是衡量防曬產品防護力的兩大核心指標,直接決定你能否避免  短期的曬傷長期的光老化 。本篇文章將從科學角度拆解 SPF 與 PA 的定義與差異,並結合實際案例 —— HBN 黑盾防曬,讓你徹底搞懂如何根據需求選對防曬,為肌膚築起堅固的防護盾。

SPF 值解析|對抗 UVB 的「曬傷防護盾」

SPF(Sun Protection Factor,防曬係數)是衡量產品 抵禦 UVB 紫外線 的能力指標。UVB 波長較短(280–320nm),雖然穿透力不強,但能量極高,會直接破壞表皮細胞,造成紅腫、灼熱、脫皮等曬傷現象;長期累積暴露,甚至可能增加皮膚癌風險。

科學原理:SPF 值代表「皮膚在陽光下出現紅斑所需時間」的延長倍數。舉例來說,若不塗防曬,肌膚在 10 分鐘後開始出現紅斑;而使用 SPF30 的產品,理論上可將時間延長至 300 分鐘(約 5 小時)。

不過這是理想狀態,實際防護效果仍會受到 出汗、擦拭、光照強度 等因素影響,因此 定時補塗 才能確保防護完整。

專業數據:依據台灣衛福部規定,SPF 標示範圍為 2–50,若超過 50 則以「SPF50+」呈現。以數據換算:

• SPF30 → 約能抵擋 96.7% 的 UVB

• SPF50 → 約能抵擋 98% 的 UVB

雖然差距僅約 1.3%,但在長時間戶外曝曬中,這些百分比往往是影響膚況的關鍵差異。

PA 值解析|抵禦 UVA 的「抗老防護網」

PA(Protection Grade of UVA)則是衡量產品 抵禦 UVA 紫外線 的能力。UVA 波長較長(320–400nm),能深入真皮層,破壞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,造成皺紋、鬆弛與色斑;其傷害 不會立即顯現,而是長期累積,是肌膚老化的主要元兇之一。

等級劃分:PA 值以「+」號表示,符號越多代表防護力越強:

• PA+ → 防護效果 2–4 倍

• PA++ → 防護效果 4–8 倍

• PA+++ → 防護效果 8–16 倍

• PA++++ → 16 倍以上,目前為最高等級

科學機制:UVA 會刺激真皮層纖維母細胞,促使其釋放金屬蛋白酶,分解膠原與彈性蛋白,讓肌膚彈性逐漸流失,進而出現細紋與鬆弛。PA 值較高的防曬產品,通常含有 阿伏苯宗、天來施 等高效防曬成分,能有效吸收 UVA 光子,阻止此過程,從而延緩光老化

SPF 與 PA 值的核心區別:為何兩者缺一不可?

不少人以為只要「SPF 數值越高就越安全」,其實這是常見的誤解。SPF 與 PA 分別針對不同波段的紫外線,兩者就像防曬的「左右臂」,缺一不可,唯有同時兼顧才能提供全面保護。

  • 防護對象不同:SPF → UVB(曬紅曬傷);PA → UVA(老化色斑)
  • 傷害特徵不同:UVB 的傷害立刻可見,例如紅腫、灼熱;而 UVA 的破壞卻是「日積月累」,逐步造成鬆弛與皺紋,更容易被忽略。
  • 選擇邏輯不同:

      室內活動或短時間外出 → SPF30+ PA+++ 足以應付日常光照。

      長時間戶外運動、海邊戲水或登山等強光環境 → 建議使用 SPF50+ PA++++,並確保具備防水防汗效果。

      👉 總結:SPF 抵擋「眼前的曬傷」,PA 守護「長遠的年輕」。唯有雙重兼顧,才算真正到位的防曬。

      HBN 黑盾防曬 SPF50+ PA++++|技術 × 體驗的雙重突破

      HBN 黑盾防曬以最高規格 SPF50+ PA++++ 防護成為市場焦點,不只數據漂亮,更在技術與體驗上全面升級:

      全波段防護:物理 + 化學複合體系,涵蓋 UVA、UVB,全方位抵禦光損傷,敏感肌也適用。

      高效實測數據:SPF 檢測值達 58.3;PA 防護超過 16 倍,通過最高等級標準。

      輕盈膚感:添加透明質酸、維生素 E,質地清爽好推、不泛白、不悶痘。

      持久防水防汗:特殊成膜技術,經 SGS 測試,即使流汗或碰水,依然維持 SPF50+。

      養膚修護成分:富含歐洲栓皮櫟、復活草萃取,抗氧化、舒緩、修復光損傷。

      ✨ 一瓶兼具「高效防護 × 舒適膚感 × 養膚修護」,真正做到防曬不負擔。

      新手防曬選擇指南:膚質 × 場景 × 額外需求

      很多人挑選防曬時,一味追求「倍數越高越好」,其實不必如此。真正的關鍵在於:依膚質、活動場景與額外需求來精準選擇,才能達到既防護又舒適的效果。

      ① 根據膚質挑選

      油性 / 痘痘肌:建議選擇「清爽無油」「控油配方」的化學防曬,例如 HBN 黑盾防曬,質地輕薄不悶痘,可避免厚重物理防曬堵塞毛孔。

      乾性 / 敏感肌:可挑選含有 透明質酸、維生素 E 的保濕型物理防曬,或標註「溫和低刺激」的複合型防曬,降低對肌膚的負擔。

      ② 按活動場景選防護力

      室內辦公 / 短時間外出 → SPF30+ PA+++ 已足夠,建議使用質地輕盈的乳液型防曬。

      戶外通勤 / 購物 → 建議 SPF50+ PA++++,如 HBN 黑盾防曬,既能防護也能當作妝前打底。

      戶外運動 / 海灘 → 必須選擇 SPF50+ PA++++ + 防水防汗配方,並記得每 2 小時補塗一次。

      敏感肌 / 兒童 → 建議 SPF30–50+ PA+++ 以上的 物理防曬,減少化學成分可能造成的刺激。

      ③ 額外需求加分項

      化妝需求 → 可選擇「妝前打底二合一」的防曬,質地服貼不卡粉,避免搓泥。

      兒童使用 → 專屬兒童防曬更溫和,建議選 SPF30+ PA+++ 以上即可,避免過高倍數造成不必要負擔。

      💡 與其盲目追求「越高越好」,不如先建立「全年防曬」習慣,再根據膚質與使用情境微調,才能兼顧防護與膚感。

      防曬常見誤區:別讓錯誤觀念毀了努力

      即使了解 SPF 與 PA 值,仍有很多人因誤區導致防曬失敗:

      ❌ 「SPF50 + 就可以不用補塗」

      → 錯誤!無論 SPF 值多高,任何防曬劑都會因出汗、摩擦而失效,建議每 2 小時補塗,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。

      ❌ 「陰天不用防曬」

      → 錯誤!UVA 能穿透雲層,陰天仍有 80% 紫外線 到達地表,長期忽略會加速光老化,導致皮膚老化、色斑形成。

      ❌ 「只塗臉就夠了」

      → 錯誤!頸部、耳後、手背等暴露部位也需塗抹,這些部位的皮膚較薄,皮脂腺分布少,自我保護能力弱,老化速度更快。更容易受到紫外線侵襲,出現乾燥、皺紋、色斑等老化現象。

      FAQ:解答你的防曬疑問

      Q1:SPF50+ 比 SPF30 更容易刺激肌膚嗎?

      A:不一定。 防曬是否刺激與「成分」相關,而非單純與倍數高低有關。像 HBN 黑盾防曬雖為 SPF50+,但透過溫和配方調整,敏感肌也能安心使用。選購時可特別留意「溫和配方」「敏感肌適用」等標示。

      Q2:PA++++ 的防曬能取代抗老精華嗎?

      A:不能。 PA 值僅代表能有效防護 UVA 所造成的光老化,但無法取代針對膠原蛋白流失與細紋修復的抗老保養。最好的方式是 防曬 + 抗老精華並行,才能達到防護與修護的完整效果。

      Q3:化妝後要怎麼補塗防曬?

      A:建議使用防曬噴霧。 將噴霧距離臉部 15–20 公分,均勻噴灑,並用化妝棉或粉撲輕按吸收,避免破壞底妝。這樣既能補足防護力,也能保持妝容完整。

      Q4:防曬要多久前塗才有效?

      A:建議外出前 15–20 分鐘塗抹。 這能讓防曬在肌膚表面形成完整保護膜,發揮最佳效用。若是急著出門,也應盡量在出門前完成塗抹,並注意及時補塗。

      Q5:防曬可以只擦一次撐一整天嗎?

      A:不行。 無論 SPF 值多高,防曬膜都會隨著出汗、皮脂分泌與摩擦而逐漸失效。一般建議 每 2 小時補塗一次,戶外運動或玩水時更需加強補塗。

      Q6:防曬要塗在妝前還是妝後?

      A:一定要在妝前。 防曬應作為保養最後一步、上妝前塗抹,確保在底妝前形成完整防護層。如果需要補塗,再透過防曬噴霧或防曬粉於妝後使用。

      選對防曬,給肌膚全面保護

      防曬不是可有可無的保養步驟,而是日常護膚的基礎工程。從 SPF 與 PA 的理解,到正確選擇適合自己膚質與場景的產品,都是維持年輕膚況的關鍵。若你還在猶豫如何開始,不妨先體驗 HBN 黑盾防曬 SPF50+ PA++++ ——高效防護、輕盈膚感,真正讓防曬成為肌膚的「守護盾」。